1.产地环境
应符合DB37/T274-2000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之要求。应选择疏松肥沃、且有排灌条件的壤土或沙壤土种植。
2.品种选择
应选择耐旱、抗病、质优、高产品种或栽培群体。
3.栽培季节
直播4月中旬左右,移栽春秋两季均可。
4.栽培技术
(1)种植前准备
①整地。每666.7平方米施无害化处理农家肥2000~3000千克,磷酸二铵30千克,翻耕20厘米深,整细耙平,做成1~1.2米平畦。
②种子准备。精选饱满、无机械损伤、无病虫害的种子。播种前用温水30℃浸种8~12小时,捞出晾干外皮后,用2倍湿沙拌匀,备播。
(2)种植方式
①直播。按行距25厘米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入,覆土1~2厘米,稍加镇压。每666.7平方米需种子1.5千克。
②育苗移栽
a.育苗。按行距10厘米开沟播入,覆土覆土1~2厘米,稍加镇压。每666.7平方米需种子2~3千克。
b.移栽。按行距25厘米开沟,沟深5~6厘米,将种苗按照10厘米株距栽植沟内,覆土压实。知母种苗地上叶子保留10厘米左右,用剪刀剪掉多余部分。
(3)田间管理
①定苗。直播地块,于苗高10厘米时按株距10厘米左右定苗。
②中耕除草。幼苗出土2片真叶时,浅锄松土。以后一般每年除草松土2~3次。雨后和秋末要注意培土。
③追肥。6月中下旬,每666.7平方米追施尿素15千克、过磷酸钙25千克、硫酸钾15千克。
④灌排水。直播田幼苗期灌水1次,移栽田栽后灌水1次,采收前1个月灌水1次。雨季之前,疏通排水渠道,确保及时排水。
⑤除苔。5~6月间,除留种田外,开花前及时剪去(或割除)花苔。
(4)主要病虫害防治
遵循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原则,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,力求少用化学农药,在必须施用时,应符合GB/T8321(所有部分)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要求,并严格掌握用药量、用药时期,安全间隔期不得少于30天。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食用农产品上使用的农药。
①根腐病。发病时,及时拔除病株烧毁,并用10%的石灰水对病穴消毒。发病初期用50%多菌灵或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淋穴或浇灌病株根部,每7~10天灌1次,连续喷灌3次以上。
②立枯病。发现病株及时拔出,并携出田外处理,避免传播。发病初期喷淋20%甲基立枯磷乳油(利克菌)1200倍液,或枯草芽孢杆菌300-400倍液,或10%立枯灵水悬浮剂300倍液,或15%恶霉灵水剂500倍液,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。7~10天喷1次,喷3次以上。
③枯萎病。发现病株及时拔出,并携出田外处理,避免传播。种植前用50%多菌灵或克菌丹500倍液浇灌,发病初期用10%双效灵水剂300倍液,或枯草芽孢杆菌300~400倍液,或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或用12.5%敌萎灵800倍液喷灌,7~10天喷灌1次,喷灌3次以上。拔出病株后用以上药剂淋灌病穴,控制病害传播。
④蚜虫。田间悬挂黄板诱蚜;用1.5%除虫菊素水乳剂或0.3%苦参碱水剂喷雾,每5~7天喷施1次,连续2~3次。
⑤蛴螬。可用毒铒诱杀。即将50%辛硫磷拌入炒香麦麸,比例是50克药:5千克麸:0.5千克水,均匀撒于畦面和作业道;或悬挂黑光灯诱杀成虫。
5.采收和初加工
种植2年采收。春、秋二季采挖,春季解冻后,发芽前,秋季于地上茎叶枯黄后至封冻前。将根状茎刨出后去掉芦头,除去泥土,晒干或烘干,干后去掉须根,即为“毛知母”,或趁鲜除去外皮,晒干或烘干,即为“光知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