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稻近几年在遵化市栽培的较少了,就是面积的减少使一些常用的技术也掌握的不是很好,特别是再追肥方面掌握的更不是很好,很多的人盲目是肥,造成肥力的浪费,更有甚者加大了病虫害的发生;所以今天将水稻的追肥技术重新整理出来,供水稻生产农户参考还是有必要的。首先介绍水稻生长中的两黑两黄变化:
(一)水稻生长中的“两黄两黑”变化
第一次黄黑变化发生在分蘖期,即通过追施分蘖肥也叫“发棵肥”,出现第一次“黑”;随着分蘖末期施用的肥料落尽,同时结合落干晒田,出现第一次“黄”。一黑一黄的作用是促进适当分蘖、扎根、壮苗,黑得不够则分蘖迟缓,成穗不足,过黑不黄则叶片过大、组织柔嫩、分蘖不够健壮。所以,一黑一黄交替有利于建立高产的群体骨架。
第二次黄黑变化发生在节间开始形成到幼穗分化前,即在圆秆前施“大暑长粗肥”叶色再度转绿出现第二次“黑”。到穗分化初期结合进行烤田,肥料落尽,出现第二次“黄”。二黑二黄是为了使大蘖长粗(茎鞘由扁变圆),促进壮株大穗,防止后期倒伏。其中二黑旨在促进光合作用,不出现二黑则植株茎秆细瘦,叶功能下降、穗短粒少。相反,如二黑过头不出现二黄,则茎叶生长过于繁茂,碳水化合物贮存少,不利于茎节发育,同时,由于窜高、披叶、光照条件不好易引发病虫害和后期倒伏。
(二)施肥技术
通过追施分蘖肥,即插秧后10天左右,结合化学除草每亩施尿素25-30公斤,水稻复合肥10-15公斤,或在插秧后7-10天,施碳铵40-50公斤左右,促进早分蘖、多分蘖,便出现第一次“黑”现象。
水稻幼穗发育期,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快的时期,需要大量的养分供应,幼穗发育期内,氮碳代谢十分旺盛,需要吸收稻株一生中50%的养分。根据调查分析,亩产700千克稻谷,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素12.4千克,磷酸6.3千克,氧化钾22.5千克。如能合理追施穗肥,则生长势强,优势颖花多,穗大、粒多而饱满,产量高;若肥料供应不足,则生长势弱,劣势颖花多,穗小、粒少且粒轻,产量低。因此,水稻孕穗期施肥合理与否,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,其追肥技术要适时、适量和适法。
1、追肥要适时。穗肥追施过早,会造成营养生长过快,无效分蘖增多;若追施过迟,又会造成贪青晚熟,嫩叶徒长,诱发病虫、倒伏而减产。一般水稻节间开始伸长,幼穗开始分化时是施肥的最佳时期,约在抽穗前15天左右,此时花粉母细胞开始减数分裂,是幼穗生长最快和生理机能最活跃的时期,这时施肥肥不仅对穗枝梗和颖花有促进作用,而且对增加颖花数,增加粒数和粒重都有良好效果。
2、追肥要适量。水稻孕穗期追肥,一定要看田看苗。地力肥、基肥足、稻苗长势旺、叶色墨绿的,宜适当少施;反之,则适当多施。通常每亩追施优质复合肥8―10千克;若叶色黄绿,则每亩加施尿素5-7千克,既可促苗转壮,又可作为壮粒肥。
3、追肥要适法。水稻孕穗期一般气温较高,叶面蒸腾量大,植株生长旺盛,是其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,农谚说‘谷打包,水齐腰’。追肥时,必须与深灌水相结合,而且追肥以喷施为宜,避免高温蒸发,并在肥液中加口少量洗衣粉或豆浆,以增加粘附力,提高效果。同时要做好病、虫、草害防治,确保水稻安全孕穗、抽穗、开花、结实,力争优质高产。
五、适时铲趟、追肥当前绿豆生产上投入少、管理粗放,产量水平较低,所以应加强田间管理。特别是苗期绿豆生长缓慢,易被草欺,影响生长发育,管理更应及时。生育期间,一般在开花结荚前要进行中耕除草3次(三铲三趟)。要本着浅——深——浅的原则,进行三铲三趟。绿豆追肥最好是在开花期结合封垄一起进行。每公顷可追施硝铵、尿素等氮肥45—65公斤,硫酸钾100~120公斤。较瘠薄的地块,在结荚期可进行根外追肥,叶面喷施0.4%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0~1000公斤/公顷,增产效果较明显。
六、及时灌溉绿豆虽然抗旱性较强,但在开花结荚期需水较多,若遇到干旱,即土壤田间持水量达到50%以下时,要及时灌水,以防落花、落荚,降低产量。
七、防治病虫害1、虫害防治。整个生育期间,尤其是前期要注意防治蚜虫、红蜘蛛等虫害,可采用喷施氧化乐果乳油、抗蚜威、敌杀死等农药防治。2、病害防治。我市绿豆生产上,近年来常发生的病害有叶斑病、霜霉病、菌核病等。(1)叶斑病的防治。叶斑病危害绿豆的茎、叶、花梗,是绿豆的一种严重病害,可减产10%一30%,严重时达50%以上,品质严重下降。叶斑病的病原菌在土壤和植株上越冬,第二年病菌在植株上繁殖,靠风、雨和种子传播。绿豆苗期就能发病,发病轻重与温度和湿度关系密切。气温高(25℃~28℃),空气湿度在85%~90%时蔓延很快。主要防治方法有:①轮作换茬。可减少病原菌的寄主,是非常有效的防治方法。②增施钾肥。增施含有钾的化肥和有机肥料,可增强绿豆抗叶斑病的能力,减轻危害程度。③药剂防治。在发病初期喷施波尔多液等药剂防治。以后每隔7~10天进行1次,通常连续3次即可控制病害扩展。也可喷施80%的可湿性代森辛400倍液或50%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~1000倍液,每次用量为750公斤/公顷。(2)霜霉病与菌核病的防治:这两种病害也是经常发生,且是危害较重的病害。尤其是在绿豆生长发育的后期,遇连雨天气,空气湿度大的年份发生较重。它们也是土传或种子传播病害。防治的方法主要是轮作和种子处理,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剂防治方法。
八、及时收获绿豆的豆荚成熟不—致,且豆荚容易炸裂、掉粒损失。所以,为防止由落粒损失而造成的减产,应该在80%以上的荚成熟时,趁早晨露水还没有下去之前,及时收获。小面积栽培时,可采用分期摘荚的方式收获。收获后的绿豆应及时晒干、脱粒,并用药剂处理后入库保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