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产地环境
应符合NY/T5010-2016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,选择地势平坦,排水良好,土层深厚,肥沃、疏松的砂质壤土种植。
2.品种选择
选用适宜山东地区种植的、抗病性好、品质高、产量稳定的品种。
3.栽培季节
蒲公英种子没有休眠期,山东地区于清明前后播种为宜。
4.栽培技术
(1)整地
蒲公英抗逆性强,较耐旱,耐盐碱,耐瘠薄,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,但喜肥沃、湿润、疏松、有机质丰富、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。播前浇透水,每666.7平方米施用腐熟的优质农家肥1500千克,播前深翻地,整平耙细,做成畦。
(2)播种方式
播种方法条播时采用单垄、单行种植,播种量一般每666.7平方米用种量500克左右。
①种子处理。将种子放在湿润的器皿中,每天用清水冲洗1次,保持温度20℃~25℃,2天后种子萌动时即可播种。
②播种方法。条播在畦面上按沟距25厘米划开深1.5厘米浅沟待播。将催芽的种子与湿润沙土拌匀播种于沟内,及时覆土2.5厘米左右,稍加镇压即可。
(3)田间管理
①间苗定株。播种后7~10天出苗(提前催芽的种子出苗较快)。蒲公英幼苗细小,要随时拔除杂草,当幼苗进入三叶期、六叶期和八叶期时,应结合中耕除草分别进行次间苗,间苗时采用邻行错位的原则,充分利用光照和土地,避免遮荫。最后一次按株距12厘米去除弱苗,留存壮苗,
②追肥。定苗后,每亩追施尿素8千克、磷酸二氢钾3.5千克,结合追肥再浇水1次。蒲公英的抗逆性较强,田间管理的重点是清除杂草和肥水管理。保持土壤湿润和地力是蒲公英生长的关键。蒲公英种植忌大肥大水。
(4)主要病虫害防治
贯彻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的植保方针。通过选用优良品种、合理施肥浇水等栽培措施预防病虫害;采用物理、农业、生物、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,将病虫危害控制在允许范围内。农药使用应符合GB/T8321(所有部分)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要求,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食用农产品上使用的农药,并严格掌握用药量、用药时期,收获前30天停止使用。
①白粉病。发病初期开始喷洒1:1:160倍式波尔多液或15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~1000倍液、50%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~1500倍液防治,隔10~20天1次,防治1~2次。
②蚜虫。可用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%抗蚜威2000~3000倍液喷雾防治。
5.采收和初加工
(1)地上部采收
采收时,选大株,留中、小株继续生长,培育壮根,以便来年培育壮苗。采收的最佳时期是在植株充分长足,个别植株顶端可见到花蕾时。此时叶芽已转变为花芽,植株不会再长出新叶,若不及时进行采收,花蕾生长消耗大量营养,将会影响产品的品质。用镰刀贴地采收全草,晒至八成干时,阴凉处储存。
(2)种子采收
每年5月为蒲公英开花结籽期。开花后15天左右种子即可成熟,选择根茎粗壮、叶片肥大的植株作为采种株。采种时宜在露水未干时将花盘摘下,放置室内阴凉处3天,待种子半干时,用手揉搓去掉冠毛,晒干备用。
(3)地下部采收
蒲公英全株入药,对地下部采收一般播种后2~3年进行。肉质根的收获应于土壤上冻前完成,将肉质根挖起,摘掉老叶,晒干后切2厘米小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