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豆霜霉病如何防治,常用措施有哪些?

发布日期:2020-10-31 01:08

毛豆霜霉病主要表现在叶片和豆粒上,常常导致毛豆品质及产量的下降。因此,农户们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应对。那么,农户们该如何防治毛豆霜霉病呢?本文将为大家详细总结其症状、病原、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,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应对该病害。

症状:

(1)幼苗:当幼苗第1对真叶展开后,沿叶脉二侧出现退绿斑块,有时整个叶片变淡黄色,天气潮湿时,叶背面密生灰白色霜霉层,发病植株生长停滞,结荚少或根本不结荚,严重时叶片凋萎早落,最终干枯而死。(2)成株期:叶片表面初呈不规则或圆形灰色病斑,后为叶脉所限而呈多角形病斑,后变为黄褐色,周围呈深褐色,多时叶片萎凋脱落,叶背病斑生灰白色霜状物。(3)豆荚:表面无明显症状,但剥开豆荚,病粒表面粘附有大量灰白色的菌丝层,内含大量的病菌卵孢子。

病原:

病原为东北霜霉Peronosporamanshurica(Naum.)Syd.exGaum.,属鞭毛菌亚门真菌。(1)形态。孢囊梗由气孔伸出,单生或数根丛生,无色、灰色至淡紫色,呈二叉状分枝,(240~424)μm×(6~10)μm,顶端3~4次二叉分枝,主枝呈对称状,弯或微弯,无隔膜,小枝成直角或锐角,最末的小枝顶端较尖,每个小枝上着生1个孢子囊。孢子囊无色透明或淡灰紫色,单胞,椭圆形,大小(14~26)μm×(14~20)μm,无乳突。卵孢子黄褐色,近球形,壁厚,内含1个卵球,直径29~50μm。藏卵器不正形,淡黄色。(2)特性。我国鉴定出3个生理小种。高于30℃或低于10℃不能形成孢子,不发病。卵孢子形成适温15~20℃,孢子囊形成的适温是10~25℃。

发生规律:

温度20~22℃和高湿最利病害发展。低温、多雨或阴天发病多且重。②品种:品种间抗病性也有较大差异。

防治措施:

(1)种子消毒:用种子量0.3%的35%甲霜灵拌种剂拌种。(2)农业防治:选用抗病品种。从无病地留种。实行轮作。清洁田园,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,及时耕翻土地,将病残体埋入土中。(3)药剂防治:发病初期喷1∶1∶200的波尔多液,或90%霜疫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或60%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防治1~2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