蓝墨天牛长怎么样,蓝墨天牛生长规律是怎么样,蓝墨天牛什么时候开始活动?蓝墨天牛对板栗有哪些危害,板栗如何防治蓝墨天牛?以下就作简单介绍,供大家们参考。
蓝墨天牛是鞘翅目天牛科天牛亚科墨天牛属昆虫,主要为害栎属、栗属、栲属等壳斗科植物。我国主要分布于湖南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等省区。在湖北仅在恩施有分布,从1994~2009年经过15年的调査研究表明,蓝墨天牛在恩施州咸丰、恩施、宣恩、建始、来凤以及湖南龙山县等地的板栗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。从目前板栗生产状况来看,板栗病虫害问题已成为板栗生产中最大的难题,而在诸多的板栗病虫害中,就恩施州而言,蓝墨天牛的发生最为普遍,危害最为严重,不少板栗基地该害虫的有虫株率已高达80%以上,造成板栗严重减产甚至绝收。而在恩施州,板栗是山区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产业,为确保该产业的健康发展,作者在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,对蓝墨天牛的生物学特性、危害状况、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。
一、蓝墨天牛形态特征
1、成虫:体中等大小,体长16.0~24.0毫米;体宽6.0~9.0毫米,基底黑色,全身着生淡蓝或略带淡绿色绒毛。鞘翅基部具黑色粒状刻点,其余部分均显黑色弯曲微隆起脊纹,同淡蓝色绒毛相间组成细致弯曲状花纹,翅面着生疏散半卧黑色长毛。前胸背板中央有1条黑色短纵斑,两侧各有1个黑色小斑点。触角第3节以后各节端部黑色。额宽胜于长,复眼下叶较小,长胜于宽,短于颊;触角基瘤十分突出,两者之间深凹,头顶中央有1条无毛纵线;雄虫触角长于身体3/4,雌虫触角稍超过体长,柄节稍短,端部膨大,表面具细密刻点。前胸背板显著宽于长,侧刺突较细,中区两侧刻点较密而粗。鞘翅两侧近欲平行,后端梢窄,端缘圆形。雄虫腹部末节较短阔,后缘平直,雌虫腹部末节较窄长,后缘中部凹缺,两侧呈突片,其上着生浓密较硬、直立黑褐毛。足较粗短。
2、卵:长卵圆形,长8.0~9.2毫米,宽约2.0毫米,两端略细而圆,中间稍弯,初产时为白色,孵化时逐渐变黄。
3、幼虫:初孵幼虫体长约10.0~13.0毫米,乳白色,头部褐色;老熟幼虫体长47.0~58.0毫米,黄白色,头褐色,前缘黑褐色,前朐背板棕褐色,后缘有“凸”字形骨化棕色纹。
4、蛹:体长30.0~46.0毫米,白色,纺锤形。
二、蓝墨天牛生长规律
蓝墨天牛在恩施州及周边地区2年1代,以3龄和老熟幼虫在蛀道内越冬。1个世代跨3个年度,第1年5月中下旬始见成虫,成虫期可达3个月,末期可到8月中下旬。成虫补充营养后即行产卵。初孵幼虫在韧皮部取食,3龄时横向蛀入木质部越冬。第2年以3~5龄幼虫取食危害,多以5龄幼虫越冬。第3年树液流动开始取食,并于4月上中旬化蛹。部分老熟幼虫呈不取食状态直接进入化蛹。
三、蓝墨天牛生长习性
蓝墨天牛成虫多在晴天傍晚羽化,羽化成虫晴天活跃,早晚及阴雨天飞翔能力较弱。成虫取食板栗树的枝皮补充营养,多数围绕枝干取食1周形成刻槽并在其中产卵。卵在刻槽中孵化后,1~2龄取食韧皮部和木质部,3龄后横向蛀入木质部并向上或向下蛀食。经过解剖发现,树干中下部虫节多数向上蛀道危害,中部以上多数向下蛀道取食,上部虫节则向上下两个方向蛀道危害。低龄幼虫虫道长6~8厘米,老熟幼虫虫道长7~20厘米。幼虫羽化孔位于远离蛀入口的虫道末端。
蓝墨天牛的发生随海拔高度不同有一定差异,在高山地区,蓝墨天牛的发生趋势随海拔的增高,其危害程度逐渐减轻。
四、蓝墨天牛对板栗的危害
蓝墨天牛羽化后寻找适当的枝干部位围绕枝干1周取食树皮,环状刻槽可深达木质部,幼虫取食可使韧皮部组织增生加厚,形成凸出的虫节,轻微凸出的虫节内排泄物较少,即为当年初龄幼虫,虫节外有量较大的排泄物,表明节内幼虫为3龄及以上并有多条。如果虫节凸出显著并有大量排泄物说明为上年虫节。可以此作为判断虫情和制定防治方案的依据。板栗受害后轻者影响树木生长和结实,严重时可导致树木枝干折断。
五、蓝墨天牛防治方法
由于蓝墨天牛生活历期长,特别是幼虫期长达两年之久,且世代重叠现象明显,在防治策略上应根据不同时期,不同虫态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进行防治。
1、保护树干:蓝墨天牛对低径级板栗危害部位普遍较低,可在成虫羽化前用生石灰12千克,食盐2.0~2.5千克,大豆汁0.5千克,水36升配方的涂白药剂对所有板栗进行树干涂刷保护。
2、人工灭虫:利用成虫补充营养容易发现和不善飞行的习性,采用人工捕捉成虫,能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。
3、喷药杀虫成虫羽化前对全树枝干喷施40%氧化乐果和30%乙酰甲胺磷800~1000倍液,每隔3周喷1次,共施药2~3次,可有效的预防成虫取食和产卵并可杀死部分成虫。
4、注药杀虫6~9月期间用锐物清理虫道,注入40%氧化乐果和30%乙酰甲胺磷原液3~5毫升后包膜封杀幼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