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三叶的养殖方法以及养护管理

发布日期:2020-08-17 03:20

红三叶草也叫做红车轴草、红荷兰翘摇,红三叶原产于小亚西亚及欧洲西南部,是欧洲、美国东部、新西兰等海洋性气候地区的最重要的牧草之一。在我国云南、贵州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四川、新疆等省、自治区都有栽培,并有野生状态分布。

红三叶草适宜在我国亚热带高山低温多雨地区种植,红三叶有许多适应不同环境的优良品种,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。红三叶花序头状,有长总花梗,高出于叶;萼筒状,萼齿三角形,较萼筒短;花冠白色或淡红色,花期5月。

形态特征:红三叶草主根明显,入土不深,根茎2/3分布在30厘米深表土层中,侧根发达。根瘤多。茎圆,中空,直立或斜上,长90~150厘米,分枝力强,一般有10~15个,多者可达30个,开花前形成强大的株丛。

掌状三出复叶。聚生于叶柄顶端;叶柄长3~10厘米,小叶卵形或长椭圆形,长3~6厘米,宽2~3.5厘米,基部稍宽,先端较狭,叶面有灰白色倒“V”形斑纹、全缘;托叶膜质,较大,长约2厘米,有紫色脉纹,大部连于叶柄,先端尖锐分出;茎叶各部均具茸毛。

头形总状花序,聚生枝稍或腋生小花梗上,小花众多,常有35~150朵,红色或淡紫红色,异花受粉。萼片膜质,有毛,钟形,有尖齿5枚,1枚较长。荚小,横裂,每荚含种子1粒,肾形或椭圆形或近似三角形,黄褐色或紫色,千粒重1.5~2克。

红三叶草花紫红色,多数密集成头状。荚果小。种子肾形。喜温暖湿润气候,不抗旱,适宜水分充足、酸性不大的土壤。茎、叶富含蛋白质和灰分,主要用作饲料或绿肥。可青饲或调制干草。

喜湿润温暖气候,较耐旱、耐寒。适宜于排水良好、富含钙质的粘性土壤生长。生长周期一般为2~6年,在温暖条件下,常缩短为二年生或一年生。红三叶为长日照作物,日照14小时以上才能开花结实。

用作牲畜饲草栽培时,一般同禾本科牧草混播;用作绿肥或饲料时常单独栽培。接种根瘤菌可明显提高产量。春、秋均可播种,每公顷播种量15千克左右。条播行距20~40厘米,深1.5厘米左右。

每年可刈割2~4次。茎叶柔软,略带苦味。鲜草约含粗蛋白质4.1%,粗脂肪1.1%,粗纤维7.7%,无氮浸出物12.4%,灰分2.0%。每公顷鲜草产量可达30~60吨。

红三叶草多年生草本;茎匍匐,无毛。复叶有3小叶,小叶倒卵形或倒心形,长1.2—2.5厘米,宽1—2厘米,栽培的叶长可达5厘米,宽达3.8厘米,顶端圆或微凹,基部宽楔形,边缘有细齿,表面无毛,背面微有毛;

托叶椭圆形,顶端尖,抱茎。花序头状,有长总花梗,高出于叶;萼筒状,萼齿三角形,较萼筒短;花冠白色或淡红色。荚果倒卵状椭圆形,有3—4种子;种子细小,近圆形,黄褐色。

生长习性:红三叶喜温暖湿润气候,夏天不太热,冬天又不太冷的地区。最适气温在15~25℃,超过35℃,或低于-15℃都会使红三叶致死,冬季-8℃左右可以越冬,而超过35℃则难越夏。

要求降雨量在1000~2000mm。不耐干旱,对土壤要求也较严格,pH6~7时最适宜生长,pH值低于6则应施用石灰调解土壤的酸度,红三叶不耐涝,要种植在排水良好的地块。

红三叶喜温暖湿润气候,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~25℃。年降雨量700~2000毫米以上,夏季不热,冬季不冷的地方最宜生长。抗寒性强,冬季可耐-8℃低温,最低温度低于-15℃,则难于越冬。耐荫耐湿性也强,耐热性较差,夏季温度超过35℃生长受抑制,持续高温,而且昼夜温差小,往往使红三叶死亡。

春、夏、秋季生长旺盛,青割利用期长,产量高,可为牲畜提供优质饲草。晚秋和隆冬季节停止生长。对土壤要求不严,粘土、壤土、砂壤土,中性或微酸性土壤都适宜红三叶草的生长。

红三叶的养殖方法

土壤耕作与施肥:红三叶忌连作,不耐水淹。在同一块土地上最少要经过4~6年后才能再种,易积水地块要开沟,以利随时排水。喜在土层深厚,肥沃,中性或微酸性土地上生长,适宜pH值为6~7,在肥沃的粘壤土上生长最佳。

红三叶种子细小,幼苗出土为差,播种地要进行深翻细整,使耕层疏松,土块细碎,以利出苗。耕地要于上年前作收获后及时翻耕,灭茬除草,蓄水保墒,翌年播种。灌区要灌足冬水,结合深耕整地施足底肥,每亩施有机肥料1500~2500千克,过磷酸钙20~30千克。种子田在播种时再适当加施速效氮肥。

田间管理:红三叶幼苗生长缓慢,易被杂草危害,苗期要及时松土锄草,以利幼苗生长,出苗前如遇水造成土壤板结,要用钉齿耙或带齿圆形镇压器等及时破除板结层,以利出苗。

在保护作物下播种的,要及时收割保护作物,减少抑制,保护作物刈割留茬高度15厘米以上,以利冬季积雪,保护越冬。生长2年以上的草地,在早春返青前和每次刈割或放牧后要耙地松土,改善土壤通透性,深度2~3厘米。

红三叶在生长过程中,所需磷、钾、钙等元素较多,结合耙地每亩要追施过磷酸钙20千克,钾肥15千克或草木灰30千克。种子田如用4%的氮、磷、钾盐溶液于盛花期喷洒,进行根外追肥,可提高种子产量。

灌区要在每次刈割放牧利用后灌溉,全年2~4次。红三叶病虫害少,常见病害有菌核病,早春雨后易发生,主要侵染根颈及根系。施用石灰,喷洒多菌灵可以防治。

收获利用:红三叶开花不一致,种子成熟不整齐,收种应在70~80%的花序变为黄褐包,花茎呈深黄色,种子棕黄色时进行。晒干脱粒后再晒1~2天,贮存于冷凉、干燥、通风的库内,防潮,防鼠。

单播收草的红三叶,作青饲应在孕蕾至初花期刈割,晒制青干草的应在初花至盛花期刈割;放牧利用时宜在株丛高度达到15~20厘米开始。每次放牧或刈割利用留茬高度不得低于3~4厘米,播种当年不宜放牧,初次刈割要在初花期后进行,再生草在土壤封冻后再作放牧利用。

不论收草还是收种,红三叶一般利用3~4年。更新草地时,要在头茬草孕蕾至开花期根瘤固氮活性最高时刈割利用后,及时翻耕灌水,待根茬充分腐烂后,再安排改种一年生或多年生禾本科饲料牧草等作物,加以充分利用。

水肥管理:红三叶草属豆科植物,自身具有固氮能力,但苗期根瘤菌尚未生成需补充少量氮肥,待形成群体后则只需补磷、钾肥。苗期应保持土壤湿润,生长期如遇长期干旱也需适当浇水。

刈割:当株高20cm左右时进行刈割,一年可刈割4-6次。刈割时留茬不低于5cm,以利于再生。割下的草可作为饲草,也可就株间覆盖。